党的二十大围绕党长期执政任务提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新使命和自我革命新要求。
重点布局包括中外交往史、国别史、边疆史、边海防史等在内的冷门绝学及相关领域,鼓励向课题转化。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各学科形成良好的发展基础与学科声誉。
基地建设方面,学校8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部顺利通过教育部社科司新一轮基地评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世界经济研究所、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等3个基地获评优秀,优秀基地个数和比例在主要高校中位居前列。裘锡圭教授是引领复旦古文字学科发展的大师,1956年毕业于复旦历史系,2005年返回母校,创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还带回了陈剑、沈培等青年学者,为学科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为此,中华早期文明跨学科研究计划筹划实施,整合学校优势学科,从文字学、语言学、遗传学和考古学以及世界史等角度,依托大数据平台,追溯从旧石器时代到西汉末年的中华早期文明发展历史,重构中国早期文明起源、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跨学科视角回答中华民族形成的源流,突出中华早期文明发展软实力和多元一体的重要特质,回应国家重大文化发展需求。设立人文社科先锋计划,推动学校人文社科重要学术和咨政成果持续做好成果转化和培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其学术影响力,积极参与重要科研奖项申报,争取获得广泛认同。2021年12月25日,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揭牌2021年12月25日,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揭牌成立,彭希哲担任院长。
就在六年前,裘锡圭教授任主编率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全体教师耗时六年编撰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荣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年)特等奖,成为该奖项空缺14年来的又一部获奖作品。目前,复旦智库研究的数据来源逐渐丰富、研究方法逐渐拓展、跨学科合作研究不断呈现新的亮点,决策咨询呈现以数辅咨,以数决咨的新态势。现代物理研究所2020级硕士生 王银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用党的理论武器武装自己,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勇于拼搏,让青春在祖国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好借鉴。
这次盛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又将迎来一个历史性节点,历史将翻开崭新一页,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体师生以饱满热情认真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并纷纷畅谈感想。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金力、袁正宏、桂永浩,以及上医创始人颜福庆长孙、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颜志渊为新书揭幕,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主持新书首发仪式。在他们的作品中,求学岁月难以忘怀、枫林之美沉稳静谧、上医精神催人奋进。五部话剧,贯穿上医的历史与当下。
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会长、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原院长桂永浩主持论坛,对往届上医校友论坛作了回顾,对上医校友会的未来作了展望。上医精神文化谱系是由正谊明道的上医院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上医院风,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正谊明道,严谨厚实的上医文化所组成。未来,随着更多话剧的成熟,还将陆续推出新书,以让更多有心人了解,乃至复演。董蒨介绍了他积极推进临床医学+X医工结合项目工作机制,基于小儿肝胆胰的Hisense 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研发、临床应用及其产业化。
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百年上医·大师风采》和《剧说上医》系列丛书首发。刘琼概述了《组织胚胎学》课程的简单介绍、创新基础和创新设计,回答了医学基础课如何对标卓越医师科学家的培养。
他表示,上医文化论坛创办12年来,坚持立足上医文化这个核心内涵,紧紧围绕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服务、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问题组织开展研讨,已经成为上医人心目中一个响亮的品牌。今年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聚力建设第一个复旦,书写上医新辉煌的关键之年。
2020、2021年,取材于2020年上医人参与武汉保卫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主题剧《山河无恙》,以1927年至1937年颜老创办上医的十年历程为主线的大师剧《颜福庆》,以及反映上医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溯江而上创建重医的院史原创话剧《我们的西迁》先后上演。文集通过个人传记、亲友学生等撰写的纪念文章、论文代表作以及岁月留痕等四部分的内容,图文并茂、史料详实地展示了两位教授的事迹经历与杰出贡献。上医紧扣国家需求,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了一大批扎根祖国、享誉全球的有温度的卓越医学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医学院和各地校友组织的参与推动下,在各级领导、广大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上医文化论坛已陪伴上医人走过12个年头,始终是世界各地校友间联络的纽带,凝聚海内外校友智慧的平台,团结新老校友力量的基站,以及加快上医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器,在弘扬上医文化、传承上医精神、推动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他指出,要弘扬上医崇高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袁正宏表示,要加强上医大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文化建设对学科融合交叉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动力,打通基础与临床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队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丰富上医文化内涵,创造更多的文化作品,助力上医高质量发展。
云展不落幕,医艺永生辉。医学院党政领导、院董,学校和上医老领导、老教授代表,上医校友会理事会成员,以及来自世界各地近3000人次的校友师生在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围绕激发上医文化的育人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战略主题,共享文化盛宴,共论精神传承。
要将校友资源转化为办学资源,增强各位校友对母校事业的融入感,团结和凝聚全体复旦人和上医人的力量,共同为母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和世界一流医学院而努力奋斗。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会长、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原院长桂永浩,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彭裕文共同为九五上医·医艺生辉——庆祝复旦上医95周年书画摄影艺术云展揭幕。
据悉,首届上医文化论坛于2010年在北京举行。展览还特别邀请了30余位海派艺术家,通过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医艺承扬大讲堂项目,捐赠了一批书画作品助力展出。
此外,讲述博士生医疗服务团的话剧《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即将于今年上演,展示抗战西迁历史的《烽火中的上医》也已经在筹备中。目前出版的《剧说上医》是丛书中的两本,分别是《颜福庆》和《山河无恙》,辑录了话剧剧本以及师生医护校友参演、观演话剧后的感想,并附有演出视频和原创歌曲MV,供读者扫码观赏。值此九五院庆之际,海内外上医人纷纷响应上医校友会的号召,以书法、绘画及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表达他们对上医的祝福。金力指出,上医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建设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挖掘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红色资源,共建了一批教师思政和师德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周俭回忆了自己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受恩师汤钊猷院士指导入门,受良师益友樊嘉院士鼓舞提携,深耕肝癌研究、实现自我创新突破的故事。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主办,复旦大学校友会协办。
袁正宏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本届上医文化论坛的重要意义。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致开幕辞,回顾了上医95年来牢记颜老公医制的办学办医初心,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传播和践行为人群服务理念的历史。
高解春作《医院高质量发展形势下的临床创新和人才培养》报告▲董蒨作《感恩上医,照亮心灯——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研发及对精准外科的促进》报告刘琼作《弘扬上医优秀教学传统,扎实推动课堂教学创新》报告周俭作《复旦、上医、中山这37年》报告在随后举行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小儿外科教授高解春,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总院长、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教授、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研究院院长董蒨,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教授刘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等四位校友代表先后以《医院高质量发展形势下的临床创新和人才培养》《感恩上医,照亮心灯——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研发及对精准外科的促进》《弘扬上医优秀教学传统,扎实推动课堂教学创新》《复旦、上医、中山这37年》为题做主题演讲。未来几年内,《百年上医·大师风采》系列丛书将陆续出版,结合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集中展现上医大师们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力求为传承上医精神、弘扬上医文化提供一部新素材。
希望各位校友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上医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高解春针对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误区,提出了一系列临床创新的策略和建议,希望复旦上医成为中国医学创新人才的摇篮。他强调,希望通过上医校友会的平台,更广地开发利用校友资源、更好地发挥校友育人效应,助力复旦上医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金力强调,要继续秉承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精神传统,以医学人文和先进文化引领医学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德医双馨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未来医师科学家。
上医16位一级教授是为人群服务宗旨的践行者、正谊明道院训的开创者,是一代代上医人乘风破浪扬帆远行的精神寄托。袁正宏强调,希望全体上医人以95周年为契机,以崇高的精神引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培根铸魂,聚力建设第一个复旦,书写上医新辉煌,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10月20日,第八届上医文化论坛在明道楼二楼报告厅举行。2021年以来,学校档案馆策划《百年上医·大师风采》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福佑人群 颜风长庆——颜福庆教授诞辰140周年纪念文集》《不慕荣华 独辟医山——荣独山教授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两本。
书画摄影艺术云展空间设计灵感来源于上医院徽,希望这场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线上艺术展览,能让观展者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医学与艺术的魅力。《剧说上医》是又一文化力作。